作文《該補課》議論文
篇一:作文指導:議論文如何講理
議論文寫作專題5:議論文如何講理
議論文要以理服人,那麼,什麼是理,該怎樣講理?
所謂“理”可分兩個層面。一是指“事理”和“情理”;另一個層面是指“哲理”。我們隻有把“常理”提升到“哲理”的層次,文章才會有厚度、有質感。
“講道理”的實質是指論證思維過程的展開。具體地說就是如何把論點和論據結合起來。所謂“講”就是指在議論文中,要將作者的邏輯思辨過程展現出來,也就是要表達出“為什麼”、“怎麼辦”。其中,“為什麼”包括“重要性”和“必要性”兩個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說,“重要性”是指的正面論述,“必要性”是指的是反面論述。而“怎麼辦”既是指思維的結果,又是論證過程的延伸。
請看下面的例文:
判斷一個人的歷史功過,主要看他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他所發揮的作用。
每一個社會成員,根據他所處的社會地位來盡他的職責義務),傳統謂之盡職盡倫。倫是秩序、次序。人在社會中生存,必須站在一定的社會位置上。有時同一件事一種行為),由於行為者的社會位置不同,人們對他的行為可以作不同的評價。
梁武帝信佛教,有極深厚的宗教修養,寫過不少的佛教經典註釋流傳於世,他堅持素食,營養不良,操勞過度,面黃肌瘦。有人奉勸他,作為一個皇帝,職責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得富足,不在於“輟半日之食,全一禽之命”。梁武帝如果不在皇帝的位置上,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的行為值得稱贊;作為一個皇帝,他是個亡國之君,不及格。與梁武帝情況類似的還有宋徽宗趙佶,他繪畫、書法都第一流,可以傳世,踢球的技術也不錯;就是把國傢弄得一團糟,成瞭亡國之君,也是個不及格的皇帝。
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兩軍對陣,項羽用劉邦的父親為人質,脅迫劉邦屈服;如不屈服,就用有鍋烹死劉邦的父親。劉邦說,我們曾經結拜為兄弟,“我父即爾父,若烹太公,幸分我一杯羹”。劉邦為瞭爭天下,可以不管父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