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校園廣播稿
篇一:2011年5月份紅領巾廣播稿
2011年5月份紅領巾廣播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
):我是主持人 。
):我是主持人 。
):今天由我們為大傢廣播,希望大傢能喜歡。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傢裡受到傢長的百般呵護,因此也使我們的身心存在瞭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和大傢來談談有關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請聽《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並結合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並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生,其智力發展應屬於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瞭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於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
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