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山,作文
篇一: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
《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
有這麼一個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站起來;有這麼一個人,曾八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有這麼一個人,他作為一位普通公民的逝世,全世界近百個國傢和地區政要發來唁電,聯合國降半旗,在此期間國際很多重大會議都為他默哀。他,就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其實很久之前就知道,鄧小平為我國做出過許多的貢獻,而當在影院觀賞瞭《鄧小平登黃山》這部電影後,對於鄧小平這個偉人的形象有瞭更加深入的認識。這部電影重現1979年鄧小平登黃山、發表"黃山談話"的全過程,並將當時在時代大背景下引人關註的小崗村"包幹到戶"、知識分子待遇、香港回歸等熱點問題貫穿於劇本之中,再現世紀偉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范,重溫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裕、小康道路激情澎湃的光輝歲月。
電影開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鄧小平在上山之前,和時任安徽省委書記萬裡“約法三章”:不清場,不能妨礙群眾遊山;步行上去;這次是利用休假時間遊黃山,不對外宣傳;隻要四菜一湯。影片進展到鄧小平身著白襯衫、腳穿黑佈鞋、拄著拐杖健步登山,我幾次因為山路艱險而為他捏著一把汗,特別是看到鄧小平在登山時差點滑倒,我忍不住驚呼,不由得對鄧小平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鄧小平在慈光閣告訴陪同人員不能因為他在而封山,讓遊客正常遊黃山;在人字瀑傳授長征經驗讓大傢把褲腳卷過膝蓋,說這樣輕松些。在玉屏樓叫夫人和女兒洗腳水別浪費瞭接著繼續泡腳,並讓傢
人和陪同人員把吃的住的讓給遊客,從這一點一滴就可以看出作為領導的氣度和黨性,不搞特殊,艱苦樸實。鄧小平登山與猴子逗玩,在鰲魚峰與賣茶葉蛋的阿婆親切交(轉自:wWw.bdFqy.com 千 葉帆 文摘:登黃山,作文)談,晚上聽鄧麗君的歌還調侃說“白天老鄧,晚上小鄧”,在百步雲梯為遊黃山的復旦大學學生簽名、在始信峰與香港的攝制組親切合影??這一切一切體現瞭鄧小平關心百姓疾苦,體察民意,傾聽民聲,一切為瞭人民群眾的崇高風范。鄧小平在看到黃山的迎客松時說,“這棵樹,一千年瞭,‘飛雪千年茂不衰,亂雲飛渡仍從容’,他就像我們的民族”,從這句話我可以感受到鄧小平對我們民族的自信和對我們發展的強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