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課堂的讀書筆記
篇一:《父母課堂》讀後感
《父母課堂》讀後感
怎麼才能教育好孩子?相信你、我以及所有身為人父、人母的所有的人都在不停的探討這個問題。以前我總是憑父母那時怎麼教育我的一些記憶,以及同事、朋友平時交流的一些教育方法,來嘗試教育孩子。總覺各有特點,但卻不是十分滿意。自從讀瞭《父母課堂》雜志後,書裡的內容就深深地吸引瞭我,讓我感同身受,收獲頗豐。
《父母課堂》中的一篇文章《性格培訓勝過一切》讓我眼前一亮。這篇文章描述的是2010年北京市理科狀況李泰伯的成長故事,在父母的眼裡李泰伯不是個孩子,而是一個有思想、有見解的成年人,李泰伯父母的教育經歷告訴我們,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是孩子成功的基礎。讀瞭這篇文章,我靜下心來反思自我,我是一個十分看重孩子考試成績的傢長,每次孩子考完試,我總是窮追不舍的問孩子的考試分數,孩子考得不好時,我總是疾言厲色的批評孩子,孩子總生活在我的不滿中,其實這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這也是我需要調整的地方。記得兒子對我說過,"最討厭媽媽拿我跟別人比較瞭。"為此,我也有過反思。其實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班裡前幾名,可是我總是覺得他不用心,每次考試總會有些不該出現的錯誤。我總是會拿考第一的同學相比較,兒子特排斥,其實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想他考的更好,可能忽略瞭孩子的心理。怕打擊他的學習積極性,現在我已經不再拿他跟別人做比較瞭,每次考試之前叮囑他仔細認真答題就好,雖然不是第一。隻要再努力就好。
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身教勝過言傳。父母不僅要“養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瞭培養孩子的品行,父母的行為要自慎,要處處給孩子做表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比如“狼爸虎媽”式的教育方法,父母的威信是靠吼、打、板面孔樹立起來的。我覺得那隻是個例,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學生需要自由地探索,主動地學習,健康地成長。父母贏得尊重,要靠與孩子平等交往,靠理解、尊重孩子來建立。孩子說話時,父母最好專心傾聽,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話題,讓孩子感到父母和藹可親,可以信賴。孩子如果覺得父母像朋友,他就會無話不談,無拘無束。同時要給予孩子恰當的表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