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音樂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歌作文
我心中的歌作文 文/季均一[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綠皮車廂緩緩開動,頻率漸漸加快的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在空谷回響,長長的“嗚——”聲在黃土高坡上漫溯,似高亢嘹亮的秦腔,在心中蕩起陣陣漣漪。別瞭,秦腔;別瞭,秦嶺人;別瞭,我心中神聖的黃土高坡。 仍記得初到西安的那份惶恐。沿途到處裸露的山脊,依稀可見的綠色,放眼望去,盡是單調的黃土,千溝萬壑間,藏著萬千窯洞。不禁感慨,如此環境,何以鑄就流芳千古的秦嶺文化?似乎隻有在小橋流水人傢的富饒江南,方能締造出小傢碧玉、婉轉動聽、錦緞水袖的昆曲《牡丹亭》之類的中華民間文化瑰寶。那時的我卻不知,在這溝溝壑壑之間,一顆叫作秦腔的種子早在這兒萌發,紮根在陜北,連結著一個個窯洞,雖無柳絮般飄逸,亦無牡丹般雍容,更無玫瑰、鬱金香般妖嬈,卻迸發著原始的力量,為廣袤土地添瞭一份旖旎風光。 起伏的山巒似排列有序的衛士,高度一致,形狀相似,列車緩緩經過時,似乎是在護衛著我們的旅途。最初,便是在這兒與秦腔邂逅。火車進入車站,熙熙攘攘的當地人擁上瞭車廂,在挑好合適的位置後,他們透過窗凝望著月臺。月臺上是一傢子,老的、少的,氣氛沉重,火車廂裡的喧嘩似乎無法打破他們內心的平靜,一種源於心靈深處的叫作離愁的靜。他們似乎承載著傢庭的期許,奔向遠方。幹裂瞭的唇微微張開,念叨著什麼,先是舒緩、沉悶,曲調接著上揚,歌喉敞開。一種深沉的情感,一股驚人的力量。這聲音緩緩地流淌在我心中,化作我心靈的元素。無需戲臺,無需妝飾,無需華麗,黝黑的皮膚與健碩的身體也能創造出華美的音色。片刻,這份力量浸染瞭所有的嶺北人。他們用熟悉的、自由的、不羈的演唱方式向親人道別,淚花在閃爍,聲音在顫抖,整個世界都為其震撼。濃縮瞭質樸親情的聲音引起瞭我的共鳴,令我回想起瞭自己的親人,那些不斷地拼搏、奮鬥的身影,讓我不禁潸然淚下。秦腔的溫情,在高亢歌聲中綻放。 到瞭西安,便發現處處與秦腔脫不瞭幹系,茶館裡、巷陌裡、城墻下處處都有溢出的唱念做打,一陣淒迷的亂彈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循著秦腔散發出的粗獷,在一傢小茶館裡靠窗的座位坐下,點瞭一壺當地不知名的山茶,在蒙蒙水霧之間,聽他們訴說曾經生活的清苦,動情之處,聲嘶力竭,便應瞭賈平凹先生的那句“聽秦腔,要看那戲臺是否足夠結實,唱者是否有足夠吃得消的身體,和聽者的耳朵能否扛得住瞭”。亡國恨,傢破情,在起伏的音調中發酵,正似那一壺香茗,帶著黃土中特有的純樸氣息,一種對不堪歷史的鞭笞,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相比之下,昆曲的深閨幽怨,黃梅戲的脈脈溫情,在氣勢上便難望其項背瞭。想起自己所肩負的使命,不必說為囝傢、社會做出什麼貢獻,隻是為瞭自己的未來,一股沉沉的使命便壓得我透不過氣。豪壯的志向,在淒迷的亂彈中醞釀。 兩安終究不過是我旅程中的一個驛站,我會帶上溫情,帶著志向,心中哼著不羈的秦腔,踏上車廂,繼續出發。 考場點評 文章通過寫“我”在陜北聽到秦腔後帶給自己的心靈震撼,表達瞭自己 對秦嶺文化的贊美和喜愛。由此,秦腔成瞭“我心中的歌”。作者視角獨特,立意角度新穎,在選材上是對常規以親情、友情、愛情為題材的記敘文的重大突破。在這星,秦腔不隻是一個地方的民間歌曲,更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作者描寫細膩生動,語言表達富有表現力,給人以美的向往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