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和噪音的作文
篇一:關於音樂的作文:“音”人而異
關於音樂的作文:“音”人而異 祝師恩 朦朧中,聽見瞭一曲美妙動聽的小提琴聲,輕柔而不乏力度。那些在耳邊輕吟著的音符不斷地滋潤著你的聽覺,那些聲音似乎已蓄藏在你的內心很久很久,可在一瞬間,完全迸發瞭。 原本死氣沉沉的房間在那一刻成為音樂的天堂。常常抱怨說自己的見解太過膚淺,就好比用一套小音響聽古典音樂一樣,完全無法讓那種震撼的音律在一剎那感染自己,更別提感染別人瞭。 始終堅信自己的實力,從不曾放棄,我固執地認為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但後來卻漸漸發現自己的想法錯瞭!就像一副外觀酷感、個性十足的低檔耳塞,似乎早已是不少隨身聽的理想伴侶瞭。是啊,隨身聽又何必過於在乎音質呢,本來就是圖個隨身音樂,免除噪音污染罷瞭,小小娛樂,著實沒有你的發揮餘地。 逐漸接觸瞭古典,發現自己愛上瞭那種聲音的細膩變化。那種清澈透頂、低沉有力的樂器聲,很像是所有著名男低、中、高音在臺上彬彬有禮地放聲哼唱。並不張揚個性,雅俗卻能共賞。就好像是一種需要反復琢磨才能品出味的藝術一般,猛然間以為自己真的需要這種奇妙的感受,似乎隻有如此才能找回失去瞭好久的那種自由的快樂,就像是小時候不懂音樂卻喜歡張著一口爛牙放聲大唱《機器貓》的主題曲一般,隻是一種表面上的幼稚或是高深,實質的確很耐人尋味。 後來,與其說是接觸流行不如說是關註瞭流行,因為從小就是聽著一些歐美以及港臺的流行歌曲長大的,當時認為這東西是種無聊的儀式,也就是說每天父母總會抽出點時間聽些歌,就像是吃飯看書一般的習慣。後來逐漸懂得瞭一些音樂,可惜的是出生的時間晚瞭些。我很少接觸黑膠唱片,最早接觸的就是常用音源中音質最好的CD。那個時候覺得花很多錢去買一張CD似乎並不值得,因為這東西在當時真的不便宜。這就像是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品絕不會讓人在短時間內看透一般,我們始終隻能擁有少量的極品。之所以稱CD為極品不僅僅是因為它那真實、飽滿、透徹且不失真的音質,而且因為如今的它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優質音源。後來,逐漸接觸瞭MP3,發覺聽流行音樂,MP3就夠瞭,這似乎讓人徹底瞭解瞭流行的真正意義,雖然能很快地讓人們喜愛,卻又始終難以讓人為之發燒。 再後來,我逐漸發現音樂其實隻是一種生活的格調,是一種品位的體現。原來並不怎麼有趣的所謂音樂,在反復琢磨與把玩之後,突然成瞭一種耐人尋味的東西。就好比是一個並沒有多少趣味的人,在與一個滿腹經綸的人同時出現時必定不會有優勢,隻有當人們與他真正接近,瞭解到他肚子中充裕的知識與高雅的品位後,才會對其刮目相看。 音樂,就和人一樣,需要品味。人,卻也如音樂一般,值得品味卻不能抱以過高的希望,僅此而已。 簡評 小作者有枝生花妙筆,起筆即引入入勝。描寫美妙的琴聲,醉人心扉。語言細膩、自然別致,充滿激情、極富意韻的鋪排,結合理性的分析、內心情感的交會,使全篇文章精彩感人! 文章思想脈絡清晰。作者對音樂的感悟不同凡響,結尾點睛,由音樂聯想到人,品“樂”喻人生,點明、升華主題,境界高遠,“餘音”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