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正確對待規則
篇一:正確對待規則
閱讀下面提供的材料,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春秋時魯國政府一條規定,魯國人到國外旅行,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來,回國後再到政府去報賬。孔子的一個學生把一個淪為奴隸的人贖瞭回來,沒有到官府報賬,人們都誇他品德高尚,孔子聽說此事後不僅不為自己的學生受稱贊而高興,反而非常生氣,很嚴厲地批評瞭他一頓,說他的行為妨礙瞭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來,因為人們假如墊錢贖回瞭奴隸,不報賬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賬瞭則說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學生,於是以後隻好假裝沒看見。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范圍寫作。不要套作不要宿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古人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專門給那些不遵守規矩的人制定的。聯想到孔子的學生,此言真是千真萬確。孔子的學生在國外贖回瞭本國的奴隸,卻沒有按“規定”到政府報賬。在眾人都贊賞之時,孔子對他進行瞭嚴厲的批評,因為他的行為不報帳)妨礙瞭更多魯國奴隸被贖回。由此不難看出:做事必要守規矩。孔子的那個學生或許還認為大公無私、為瞭別人,犧牲自己利益是品德高尚的表現,熟不知,他的這一行為給原本準備贖人的人造成瞭麻煩,無形中給他們設定瞭新的標準,造成瞭心理和利益上的負擔。贖人報賬,人傢認為你的品格低於孔子的學生,如果不報賬,人們字跡吃虧。其結果對本國的奴隸,都視而不見。如果他按規矩辦事,到政府到賬,就不會有這許多的麻煩瞭。
守規則,也能帶來負面影響。自從彭宇案以來,全社會掀起一個關於老人倒瞭該不該扶的討論話題。扶吧,怕人訛詐,救人還得被法院判處賠償經濟損失;不扶,又怕被人指責道德低下,隻得假裝沒看見。我認為這與孔子學生帶來的影響如出一轍,由於那個老人的訛詐,使許多人都不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導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遭到質疑。本來,老人摔倒,上前扶起來,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行為,可如今卻要“三思而後行”。由此可見,不按規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