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過年的過程作文6
篇一:彝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彝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彝族的風俗習慣作文一)
雲南彝族有許多古樸的習俗,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小傢庭制。建國前,流行交錯從表婚和轉房制,某些地方有不落夫傢和搶婚遺俗,既反映瞭奴隸制、封建制婚姻的特點,又保留有原始社會的殘餘。不落夫傢就是指新娘婚後長住娘傢,懷孕後才到夫傢居住。搶婚一種是當女方不滿包辦婚而另自尋夫傢時,夫傢即刻搶婚;另一種是假搶,如男女相愛,遇到阻力,雙方事先約好暗號,男傢親友設埋伏圈,女方按時借故外出勞動,到預約地點,男方親友就出來搶婚,女方佯裝呼救,女傢及其鄰居聞聲追趕,也隻湊個熱鬧,過後男方又請人圓場。這種風俗在佤、傣、哈尼和納西族中都有。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夥伴聚餐痛飲之習;滇西的彝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中或壩子裡,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煙、吃飯、閑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
彝族婚俗,聯系感情的一個主要途徑是對歌。紅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對歌。青年人多通過對歌互相瞭解,認識,加深感情,定下終身。彝族的姑娘房,也稱公房,是彝族青年的樂園,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會和娛樂的地方。彝族的婚姻相對來說是比較自由的,也有請媒人說親的。彝族的婚禮是五花八門的,背新娘就是婚禮中的一個十分有趣的風俗,新娘出嫁時,先由媒人從樓上背下來,送到大門外交給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背起,在討親隊伍的護送下一直到傢。彝傢山寨,山高路遠,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浹背,喘息不止,新娘的陪伴--伴娘就在地上鋪上事先準備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讓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過氣來,又繼續上路。新娘必須在太陽落山前背回男傢。新娘一到,就舉行迎親儀式,讓新郎、新娘坐在大門前的凳子上,樂師們奏起熱烈的迎親調,親朋好友燃放爆竹,點起火把,祝賀新人。然後,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個舉著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鋪路,新郎和伴郎隨之於後,在眾人簇擁下人洞房。迎親儀式一結束,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