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難忘的電影作文
篇一:電影百團大戰觀後感
緬懷英烈 珍愛和平
——電影百團大戰觀後感
在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學校全體師生共同觀看瞭氣勢磅礴,真實震撼的愛國主義大片《百團大戰》,令我們熱血沸騰,感觸頗深。
百團大戰是是我軍抗日戰爭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大兵團,主動進攻為態勢的戰役。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129師、第120師在彭德懷直接指揮下,在河北、山西發動瞭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傢莊至太原)為重點,對日本侵略者發動瞭大規模攻擊,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為“百團大戰”。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實行三光政策,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正太鐵路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是連接山西至河北的重要通道,是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拔掉瞭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毀瞭鐵路、橋梁、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嚴重挫傷瞭日軍的狂妄氣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振奮瞭全
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瞭國民黨正面戰場,打擊瞭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謠言,提高瞭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這場戰役在國際上也影響深遠。此次戰役雖然取得瞭輝煌的戰果,鼓舞瞭全國軍民的抗日熱情,但終因違背瞭毛主席他老人傢持久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而備受爭議,並成為指揮這場戰役的最高指揮員——彭德懷元帥在文革中的罪狀之一。今天,在舉國慶祝抗日戰爭70周年之際,寧海強導演將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班上瞭大熒幕,真實、客觀的再現瞭當年百團大戰的戰爭史實。 影片從國軍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戰場殉國開始,到我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為國捐軀結束,愛國主義精神自始至終貫穿全片。該片是一部弘揚民族正氣的歷史正劇,是與美女加小鮮肉飾演的抗戰神劇有著本質區別的抗戰影片。影片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在令觀眾震撼的同時,也將戰爭的殘酷、慘烈及對交戰雙方的傷害,全方位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並通過將娘子關鐵路道岔爭奪戰;關傢垴攻堅戰等具體戰役將百團大戰演繹得淋漓盡致。




